close

IMG_6143.JPG

 

 

書摘:

🎈全然的坦率真誠,努力克制自己不要為了配合別人而調整,絕不因別人的不舒服而不做自己,絕不因別人不願聽而不發出自己的聲音。

🎈舒緩、有助於記得,而倉促催人遺忘。

柔軟幫助你記得,而冷硬催人遺忘。

臣服讓人記得,而恐懼催人遺忘。

🎈太多時候我們把「需要聽見什麼」錯當成「需要被別人聽見」,而一切言談不過是心靈向外伸出手,說穿了都是出於恐懼:以為若是不透過無數的言語、手勢、文句把整顆心跑出來,我們便會孤單。我花了好多年才懂:其實只要敞開自我,世界就會奔湧而入。

🎈我們因為恐懼,才需要孤立自己、控制他人,將自己擺置高處的過程中往往傷害了別人,同時傷害了自己。反之,若恐懼散去,身處平靜與祥和,我們就忽然覺得自己應該要連接其他生命,甚至要隸屬其他生命,而就在如此真實的擁抱之中,我們學會愛人。

🎈活在思想裡頭往往讓我們遠離真正的生活體驗。永遠站在旁邊分析、思考、觀察、批判,這種習性將我們的腦袋磨出老繭。過度訓練有素的理智不但不能讓人敞開自己,就在面對生命的奧秘是成為真實經驗的緩衝。

🎈我們浪費太多精力隱藏自己真實的樣子,每個故作姿態底下都涵藏被愛的渴望;每個義憤填膺底下都有期待被賦予的傷口;那個傷心欲絕底下都是害怕時間不夠的恐懼。當我們遲疑而不敢坦率,就為自己罩上了保護膜,無法直接感覺這個世界。寂寞正是來自這層薄膜,倘若長久無法放下寂寞,終將滅絕一切喜樂的機緣。這就好像帶著手套麼東西,是我們自己忘記帶上手套,卻還抱怨怎麼以前摸起來是假假的。因此,每日挑戰不再是穿戴整齊出去面對世界,而是在面對世界之前先脫下來雙手套,這樣,門把摸起來就會是冷的、車把手磨起來濕濕的,而吻別之時才會感覺到那人的雙唇,柔軟且獨一無二。

🎈隨著呼吸吐納,讓每一口氣幫你的存在脫去一件東西:態度、心情、往事。

🎈請拋下你對別人的想望,專心做自己。然後,十有八九,當你正要開始愛自己的時候,愛就來了。

🎈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將要躍入的廣闊的海,能夠澆熄一切著火的事物。

🎈過度思考,是身而為人的反射動作,但這令人討厭。我們常常過度分析問題或不斷重複自己要說的話、要做的事,這就像隻母牛用尾巴揮桿怎麼也趕不走的蒼蠅。我們都會這樣。由於沒有安全感,我可以無止境地重複感覺良好的事,但在同一時間,只專人持續散落崩壞。所以該怎麼做呢?我想起愛因斯坦的見解:我們不可能以製造問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。簡而言之,當我們感到天旋地轉,唯有從心靈的旋轉木馬走下來才能不再暈眩。雖然這一切如此不容易。

🎈在登山寶訓後,一個年輕的富商走向耶穌,對他表示崇敬,希望追隨。他誠摯詢問,應該準備些什麼。耶穌張開雙臂回答:「現在就隨我走。拋下一切,現在就走。」年輕的商人吞吞吐吐說「好哇,但是… …」,他不能突然棄自己的生意不顧,他必須留下一些話,他得整理一些衣服帶著。他應該要準備多少錢呢?耶穌仍舊張著雙臂,再說一次:「現在就隨我走。」

我們太常演練這樣的場景,卻不對延遲愛、真實、喜樂,甚至上帝。對著自己講了一堆「好吧,但是...…」。其實我們只要做一件既困難又無比簡單的事:拋下一切,現在就走。

🎈真正的原諒在於放下內心記掛的公平與報復,重新回歸心靈的平靜。正因如此,我不得不凝視自己渺小的生命,探看那微不足道卻吞噬一切的苦痛,捫心自問:我是誰?為何不能原諒已發生的過錯?為什麼我無法,不僅僅只是原諒,並且重新相信?

🎈被拉進海中使我們得以乘浪游泳,貝拉米對方最深內裡使我們不再用觀望,轉而開始感覺對方。這就是親密感的矛盾。一路上,我們眺望著先前渴望可以感受的那些,一旦抵達之後,才開始從內裡感受到自己不再輕易看見的那些。

🎈我們可能看這一張蜘蛛網許久,卻絲毫感覺不到它的美,直到某道乍現的光芒讓它展現不同面貌。我們可能看著身旁的臉孔太久,渾然未覺其美好,知道他或我袒露真實模樣。靈魂也以這種方式現形。或者說,心的溫柔使得我們看見,也被人看見。對愛的追尋於是成為一趟謙卑的旅途。我們能做的事在曠野中生長,然後靜靜等候。

🎈我們可以選擇:是要出名或者得到平靜;是要活成一個有名的人,或是單純因為存在就覺得值得歡慶;是要奔忙終日以求被看見,或者全心投入以求看見;是要藉由獲得多少的關注而建立自我認同,或者透過付出來確立自己是誰,在萬物的美好中覓得自己的位置。

🎈我們懷著最好的初衷,卻架構了錯誤的一生。我們想要像水流學習,卻不把自己弄濕。我們思索著偉大的哲學,卻不曾說出真實;分析著自己的痛苦卻不曾真正感覺。研究無數神聖的地方,卻從未使神聖進入所居之處。如此,我們可能會在水邊建起大教堂,卻序號中日一保持他一塵不染。我們數著賺來的鈔票、吐露禱告的言語,卻從未真正花用金錢或真正感受到神的存在。我們是有技巧地演奏或做愛,從來不曾真正感覺到音樂與激情。

🎈當我們都不再被「我應該」和「我能夠」的意念分散心神力氣,當我們終於承認某些事物不是自己的模樣,霎時體內所有的能量得以解放,無所拘束運轉,幫助我們成為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。這樣的接納之舉確實冒險,但它徹底令人自由。唯有不再逞強、不再違背天性,那靜候與內在的成長才會被看見。而正是這種「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」的承認與信服,得令生命真正開展。

🎈花了一輩子我才明白,自己多麼容易偷偷希望事情有所改變,同時卻又阻止真正的改變發生。真正的改變——尤其指發自內心且持續的改變——更有機會發生於一段彼此都不這演缺陷的關係當中。

🎈當你受傷、恐懼或是感到困惑,當你急於在世上尋得屬於自己的位置,無論如何都請你等待。然後你所恐懼的事物會縮小,終將化為屬於萬物原貌的美好,千真萬確且無可替代,而你無論就算不要也將會是這份美好的部分。

🎈所謂頓悟,就出現在我們了解到自己原來是由愛所組成的那一刻。那個當下,所有恐懼都煙消雲散。那一刻,心明白自己由什麼組成、從什麼而起,恩典帶來安慰:無論沿途有多少悲喜,我們早就是未來的一部分。這是一顆心的開悟:是愛令我們化成波浪,一而再,再而三。

🎈活得謙卑如犬,世界就會在你口中活起來。

🎈美人魚可以探訪在陸地上的生活,但她不能呼吸。為了活下去,每個人都需要回到自己最深處的本質。很多時候,我們責怪他人不願同行,把對方的無能為力當作拒絕,事實上,任何人脫離本性太久,都會只熄火溺斃。一段情感關係最有活力的領域在於雙方的本質重疊之處。無論在上海或陸地,在團體中或者獨自隔離,每一個人都擁有這份本質的孤獨。深處與高處之間的旅途滋養了靈魂,來自他人的觸動讓我們保持清明,在愛的奇蹟之中,我們謙卑。

🎈當我們想要的已然離去,每一個地方都被清空,內在也清出一個更深的地方,裡面有奧秘在歌唱。只要撐過那感覺空掉了的痛楚,我們也許能體驗被歌聲穿透的喜悅。每一個靈魂都在世間被生活雕成活生生的笛子,唱出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的歌。

🎈在一天當中找個機會,把自己想成一股活生生的能量。既不是想要達成的目標,也不是需要被克服的阻礙。毫無保留地感受自己

🎈想起最近一次覺得幸福的瞬間,那時是什麼讓你感到幸福?想起最近一直覺得悲傷的瞬間,是什麼讓你感到悲傷?隨著每一口靜默的氣息,讓幸福與悲傷這兩種感覺匯聚,如同河川匯入大海。不要試圖區隔他們,感覺幸福與悲傷融合於你的深處。

🎈在某些時刻我們當然必須有確切的道路與方向,但更多時候,想像中的目標就不過是一個不需執著的出發點。當我們放鬆,不再堅持非要抵達某個確切目標不可的,也就卸下了對於迷路的擔心。在抵達之外、在沒能成功抵達的恐懼之外,真正的旅程才開始。

🎈我們有太多限制,但專注、勇氣與慈悲能讓我們與完滿的能量合為一體,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熱誠,這種合一的深刻感受。

🎈若想要被愛,你什麼都不用做。做你自己,並不會讓他人失望。這需要一說再說,常常重複。就去做你自己,然後愛眼前的一切。

🎈恐懼之所以得到力量,是因為我離開了當下,想像未來將有壞事降臨,譬如痛、失去與悲傷。但就算懂得了這道理,我還是必須用力阻止自己往那方向去想,也才發現:憂慮是恐懼在心中的回應,重複著可能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負面細節。精疲力盡之後,我暫時拋下恐懼與憂慮,發現自己這才站在生命真實的模樣上,既有困頓也有喜樂。只要我活著,不論活在什麼處境,那就是最安全的所在。從這裡我才能真正伸手觸摸那些愛我、關心我的人。從宏觀的視野來看,正是在恐懼過後伸出手的時刻,使得我好轉。

🎈法國的盲眼作家雅克·路塞亞(Jacques Lusseyran)曾經描述,恐懼才是真正是他看不見的東西:「總有些時候光會變得微弱,幾乎可說是消失。這情況在我感到害怕的時候都會發生。假使我不讓信心把我背起來,不讓自己投入事物當中,卻是遲疑、估量後果,聯想到牆壁、半開的門及鎖頭的鑰匙,或是告訴自己這些東西都懷有惡意,隨時可能攻擊或刮傷我——這時,沒有例外,我必定會撞上什麼或是弄傷自己。若我要在房子、花園或海灘移動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要想,或者盡可能少去想。如此,我就能像蝙蝠一樣在障礙物之間自由移動,否則恐懼將會體現我所失去的視力。正是恐懼使得我失明。」恐懼比什麼都更能讓人目盲。唯有毫不猶豫踏入未知,才能在未來生命裡建築信心。

🎈身為人的祝福及挑戰之一,是要發掘上帝給我們的本質是什麼。這並不是一種崇高卻抽象的追尋,而是必要的內在活動。唯有活在屬於自己的元素中,才可能無憂無慮地發展茁壯。

🎈資訊不等於智慧。心是偉大且無以替代的器具,卻也有可能只是累積而不去感覺、只是分析的不理解,像一隻水瀨建起水壩圈住所有珍貴的東西。假使我們無法滿嘴食物還能說話,又怎可能使用未經消化而堆滿資訊的心來想清楚一切?

🎈早一點起床,冥思你當下的心情。

深呼吸,冥思這份心情底下的感覺。

穩定呼吸,冥思這份感覺底下的脈動。

如果你做得到,冥思那份活在你骨頭裡的生命脈動。

🎈從最深的層度看來,我們的工作不是讓自己被聽見,而是學會靜止,好讓我們聽得見。就像美洲印第安長者所言:「真正傾聽,就是冒著被完全改變的風險。」

🎈我自己曾有多次這樣的經驗,不想拒絕別人、不想錯過機會,更不想被視為不仁,但如果我無法全心待在一個地方,我就完全不在那裡。一次端太多杯咖啡,沿途必會濺到無辜的人。海倫·路克在討論善的陷阱時也談到這點:「那些人躲避自己,未經深思就一昧行善,他們傾力於拯救社會與他人,卻看不見自己的陰暗。」有句老話是個好開端:「一次做一件事,然後把它做好。」我想把這句話稍作修改:「一次做一件事,完整地做,然後他就會領你前往下一個愛的時刻。」

🎈你有沒有做過一些自己曾發誓絕對不做的事?

這事在你眼中,是凱旋歸來或者落敗而逃?

當初是什麼促使你做它?是勇氣、需求,還是出於一個錯誤?

這份意料外的經歷,使你的生活起了什麼轉變?

🎈大多數的人包括我自己,都活在由別人動手打造而我們加以完工的高牆之後。我們常常無來由地害怕彼此,那些築牆的人以及那些讓光穿透的人。但重點在於我們要如何度過人生——活得很安全?還是活得很徹底?我不得不承認,那些努力讓光透過的人是對的,避免被生命觸碰究竟不會是安全的。我學到的是,越是像一顆勇於發光的太陽,敢於做自己,包圍的牆就越沒有厚重的必要。

🎈或許,當我們在河裡游泳,那是我們就是河流。當我們隨著音樂移動,那時我們就是音樂。當我們與傷口一同晃動,那是我們就是痛。

或許,當我們不帶面具思考,那時我們就是純粹的思緒。當我們不存疑慮地相信,那時我們就是上帝。我們可能都隸屬一支成員尚未到齊的管弦樂隊,而愛就是那個把讓我們演奏自己價值的樂器。

所以,當愛、認知或是存在到達最完滿的時候,我們便沒有名字、我們便失去時間,而且我們無法呼吸。關於我們的一切都被耗盡,像一根蠟燭不斷焚燒,只為了用自己閃爍的微光照亮整間房子。

 

 

 

後記:  

🎈365天,每日一篇文章的詩篇,在愛裡面,閱讀如沐享受。

🎈敘事故事的寓意中領悟生命;動物最自然天生的態度學習生活哲學。

🎈冥想、靜坐、呼吸、觀望、寧靜,回到自己的每一個當下、每一天的練習。

arrow
arrow

    J.H.夢想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